浙江理工大学科普教育基地由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丝绸博物馆两大科普平台构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普平台依托学校浙江省光场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丝绸博物馆科普平台依托全国高校首家丝绸博物馆建立,是以纺织科技、丝绸时尚技艺为主题的特色科普平台。基地于2013年开放,目前覆盖人群达数十万,科普教育活动覆盖浙江省内近两百所中小学,拥有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钱塘江畔宣传科学知识和丝绸科技知识的一面旗帜。
一、科普基地服务宗旨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本义。科普基地通过开放各类实验室和丝绸博物馆,定期举办科普训练营、流动科技馆等科普活动,并借助于现代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把专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纺织技艺以直观浅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增加了科学知识的宣传面和传播度。
提升科学素养。国民科学素养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地通过开展短期的科普训练营和中长期的科普夏令营,通过科普游戏体验、科普手工制作、科普微课观看、丝绸扎染手绘等实践项目,引导青少年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科普教学中,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基地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培育,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科学家故事宣讲等活动,使青少年在见证祖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过程中,激发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观和科学探索观,促进科学精神的树立和弘扬。
激发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普教育的应有之意。在科普教育的过程中,力求跳出书本与课堂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博物馆,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操作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体验纺织技艺,使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到科学知识和纺织文化的魅力, 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点燃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我国培育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二、“三心”科普态度
爱心。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举办科普教育活动最有效的催化剂。团队专兼职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带着爱心和热情去举办每一次科普活动,使青少年和社会民众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一步体会科学知识的魅力,在爱、关怀与包容中增长科普知识,培育科学精神。
耐心。耐心是做好科普工作的保障,科普的受众群体水平具有差异性,参差不齐。在科普活动中要做到不急躁、不厌烦,更不能埋怨,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决参加科普活动的人员提出的问题,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有利于科普活动的长期顺利开展。
恒心。科普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开展科普工作。科普基地定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坚持每年暑假开展科普夏令营,在日复一日的服务工作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团队在做好科普基础活动的同时,坚持科普教育的创新和迭代,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四色”科普品牌
“红色”科普品牌。开展“红色科普”活动,将科学知识普及同革命历史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科普思政功能,厚植中小学生家国情怀。
“蓝色”科普品牌。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为内核,及时更新科普内容,打造交互式、体验式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绿色”科普品牌。通过“环保之旅”系列科普活动,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节日开展主题科普,激发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黄色”科普品牌。以传播丝绸科技为主旨,将“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与中国丝绸文化嵌入科普活动中,让青少年感受中国丝绸技艺的魅力。